close

啊~難得有時間,來回憶一下不久前申請2018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的經歷。

至於出國交流的過程,因為有太多可以回憶的,這篇就先單純分享申請的過程吧。


早在2015年我大三時就知道這項計畫

當時本想報名,不過又覺得自己太嫩了,應該再多點歷練才能勝任

也剛好在2015年的寒假,打工完回家的路上,

騎機車在山路撞到衝出來的野狗,右腳裸痛了一陣子

我擔心就算真的選上了,也撐不過集訓,畢竟網路上有些文章已經把集訓講的很可怕

所以我等到大四2016年畢業前夕,終於下定決心報名~

第一次徵選失敗

我是英文系的,2016年報名時,便可以選擇要"外語宣介專長"或者"舞蹈專長"或者"音樂專長"

我當時就想,一定有很多人英文都很好,我應該要凸顯另一項專長

我有近十年跳街舞和民俗舞的經驗,報名表也說明才藝表演要凸顯我國文化

我就天真地~報名了才藝專長,然後準備一段長飄扇舞。

以為複試1分鐘的英文自我介紹,評審便能知道我的英文能力

加上一段才藝表演,兩項專長,這樣應該是加分吧?

我選了在台北的場地面試,當天報到時,噢,那些真正才藝專長的,真的很驚人啊。

劈腿、翻跟斗、朝天蹬樣樣來。我這個業餘的還是別來亂吧

總之先自我介紹完後,三位面試官問~

1. 你可以貢獻什麼能力?

2. 為什麼你有英國口音?(因為我看很多英劇唐頓莊園XD)

3. 如果這次你沒選上,你會怎麼做?

然後才藝表演應試時,評審看起來一副很無聊的樣子。

還有韻律教室的天花板太低,超怕我的長飄扇會勾到天花板卡住。

不過還是很幸運地,2016年我通過了複試進到決選150人~最後會再選出100人。

 

當初決選還有投票機制,唉我最討厭不斷麻煩拜託別人幫我投票了...

我記得那時要輸入手機號碼、收到簡訊、輸入認證碼才能投。

投票占總分的10%,我對於投票這件事真的是非常消極

我認為投票根本不可能把所有參賽者的影片看過

然後認真評斷哪一位是優秀的,才投下神聖的一票

而純粹看誰人脈比較廣啊~朋友就投朋友囉,家人就投自己家人囉,老師就投自己學生囉

這當然沒錯呀,我不會怪投票的人,我只是不喜歡這項機制(因為我沒人脈XD  )

所以也不想浪費時間在拉票上,想說選上就選上,沒選上也只好這樣吧~

光是第一天投票早上,我就看到有人已經衝到1千多張了

我則是連一百票也不到(哈哈哈)

我老爸倒是很積極地到處幫我拉票,我真是被我老爸的舉止深深感動

他不斷打電話跟親朋好友要電話號碼、收到簡訊、再給認證碼,

這樣一票一票慢慢投,連走在路上看到陌生人都一直幫我拜託,

路人可能覺得這大叔怪怪的、看起來像流氓。

我感到真是慚愧啊,連我老爸都這麼心急了,我怎麼沒積極一點。

所以我就開始厚臉皮的瘋狂在Facebook上傳訊息拉票

拉票的三天就是一直不斷瘋狂的傳訊息給不怎麼熟識的人們。

我覺得實在是太不好意思了,不過也真的很感謝那些幫忙投票給我的大家~

小女子粉感動。

看著自己和別人的票數差距越來越不堪入目....

我還厚臉皮的寄信請系主任和學務處長幫忙懇請校內人士投票,

系主任還真的寄信給系所的老師們,請老師們再往下通知課堂學生們投票。

學務處長也真的寄信給校內各單位的教職員工,幫忙拉票(感動欸)。

不過是在投票截止的最後一天才這麼做,所以太遲了沒什麼效果ㄏㄏㄏ,

只能怪我自己哈哈哈,沒事先計畫如何拉票。

在投票截止的時候,我的票數剛好超過1千。

我老爸打電話跟我說,他盡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至少還有1千,"計秀安餒勾欸誇伊"

也不至於太丟臉了~哈哈哈哈哈哈。

有些人票數早已破萬,我無法想像是如何辦到的

後來看到有其他網友分享他們拉票的過程

印製宣傳單到處發、宿舍房間一間一間敲、從早忙到晚

我只能說真心佩服,比較起來,我真的對拉票不夠努力啊!

跟我同校的一位同學(徵選上2015的青年大使代表)

2016年時,他負責各校的校園說明會介紹國際青年大使活動的資訊

他跟我說,會進到決選的150位參賽者幾乎分數都差不多,只差個1、2分吧。

所以他說10%的投票分數就是勝選關鍵,聽完後我簡直知道自己無望了ㄏㄏㄏ。

雖然後來看到有人投票數很低的還是上了,所以還是不一定囉?~

總之,決選名單出來後,我落選了~

然後深陷一股失敗了的情緒ㄏㄏㄏ。

我同學還說,政黨輪替後,可能國際青年大使的活動就會被取消了~所以我整個就是~啊~

(事實證明沒有被取消啦,只是經費被砍掉一大半。)

 

2018年碩二的某天,莫名其妙看到青年大使又開使徵選了。

我突然浮現出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了,畢竟這個活動只有大專院校生可以參加

我也不可能繼續念博士吧,所以就下定決心報名2018國際青年大使~~~

 

第二次徵選成功

第一階段初試報名很簡單。填寫報名表、自傳、證書獎狀複印、推薦信等等。

後來徵選上後,我有稍稍問了一下承辦人員,第一階段的篩選是怎麼篩的?

基本上只要格式不符就bye-bye~比如說字體大小要14,偏偏想多寫一些而選了12。

或者行距要1.5倍行高,偏偏沒注意選了1.0倍。

推薦信少一封?忘了填某格資訊?之類的這種小錯誤

承辦人員沒有講很多,我也不清楚因為格式不符被刷掉的人數是多少。

後來培訓時,執行長表示,每次徵選時,所有的評審人員就很頭痛

因為學生們的經歷都很~豐富,在淘汰學生時都難以抉擇

2018年的青年大使和往年稍稍不一樣。

我記得2016年幾乎是所有的報名者都可以參加複試面試,

當初771位報名者,有758位晉級複試。

這次2018是直接從855位報名者中,刷掉一半以上,只有391位晉級複試面試。

這樣比較好吧,不然面試官可能要面試到天荒地老。

複試面試

今年我乖乖地選擇了外語宣介專長,然後也成功晉級複試YA!

我準備一分鐘的自我介紹+二分鐘的宣介臺灣,做了一張海報(上下用海報夾夾住)

穿了簡單的白色襯衫、黑色西裝褲、黑色西裝外套、黑色低跟鞋。這次我選了在台南面試。

面試服裝沒有一定,基本上只要得體就好囉~

我還有看到外語宣介學生穿整身戲服的哩,還做很多道具,

當然也少不了有人穿旗袍,也有人穿小洋裝。

我計畫把海報拿在身後,英語自我介紹完之後,就亮相我華麗的海報。

叫到我的號碼了,有一個工作人員就站在門口,走進教室時,勾到了我的海報夾

我側身趕快進去,不想耽擱,就定位後,就直接開始自我介紹。

就在我亮相我的海報時 "...and now I'm going to introduce... Taiwan!" 我的海報整個掉到地上

(海報夾脫離了)我覺得最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練習過這麼多次,甩再怎麼大力,還從來沒整張海報飛出去掉在地上

"碰!"一聲,我整個腦袋就是震驚(心想:That's it. I've blown it. My last chance.)

(我記得某個歌星曾說在台上摔倒後繼續站起來唱歌,因為只想要觀眾記得站起來後的樣子...)

我只想要評審記得我撿起海報後的樣子

我說"I am SO sorry". 然後趕快撿起來,瞬間鎮定抓緊時間準備繼續介紹。

本來評審們看起來有些乏味了,我剛好是最後倒數第二、還是第三位面試的學生,

碰!的一聲,我看見評審們微笑的嘴角 瞬間醒過來。

女評審很好心地、用甜美的聲音說:"That's okay. It's okay. Continue."

我還是順利地在時間內完成我準備的宣介內容,然後三位評審輪流問了問題。

第一位問~即將出訪的國家中,你想去哪一國?為什麼?

第二位問~為什麼你有英國口音?(因為我看很多英劇王冠&維多利亞XD)

第三位問~你覺得臺灣是否屬於中國?

"Do you think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我的媽呀~我覺得最不可能被問到的問題還真的被問到了,我真的是太幸運了

雖然評審問答是三分鐘,不過我感覺連一分半都不到就結束了。

最後評審問:你有什麼想問我們的問題嗎?

我沒什麼想問的問題,就問說我能不能再介紹其他專長?

他們說可以,我就再多講一些其他自己的優勢這樣。

總之我一定表現得還不錯,因為我終於被選上了嗚嗚嗚~~

非常慶幸的是,這次終於不用上網投票了!!!不用再到處拉票了YA

 

後來我有問其他的團員,關於他們複試被問到什麼樣的問題

倒沒聽到有人被問到像我這麼犀利又敏感的問題的XD。

大概就是~(參考參考)

你最想介紹臺灣的什麼給外國友人?

你覺得為什麼你適合當青年大使?

你會怎麼建議改善臺灣的哪一點?

你會怎麼教當地小朋友跳舞?可以當場示範嗎?(才藝專長的)

為什麼想報名國際青年大使?

想從這個活動中獲得什麼?

你今天為什麼穿旗袍來面試?

唉呀我那時候問蠻多人的,不過現在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大致上會照著你的自我介紹繼續問下去。

比如有學生在國外長大,就會被問外國教育和臺灣教育的差別?

有出國交換的經歷,就會被問交換的那段時間學到什麼?

我個人認為面試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單純看學生的臨場反應

看是否可以順暢地回答出來、保持開朗、熱情、樂觀的精神(記得要微笑)

看學生的口才儀態站姿、是否穩重、還有態度(?)、也許再一點創意

我個人是不覺得我的presentation多有創意,僅僅只是介紹台灣的食衣住行育樂,

也許自製道具評審會覺得有特別用心吧,但我覺得主要還是在口才表現上(宣介組的啦)。

我在面試場地有看到一位應試生,

站著的樣子就是屌兒啷噹的站姿(三七步又有點小抖腳),瀏海長及能蓋住眼睛,駝背、頭有點往前下垂,還有點一副... 目中無人的樣子XD(非常有自信)。

嗯.... 我只能說.... 就算面試時英文再流利,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

還有看到一位考生,服裝太過花俏,頭髮太過張揚,鞋子很不正式,以上我特別有印象的這兩位... 後來都沒看到有入選。

外表還是把自己打扮得精明、專業、得體、稍稍正式一點吧!但不要變成頭髮是全身焦點.... 

想要評審專注在你流利的英文口說、批判性的思考、有個人魅力的演說技巧,外在輔助

開門走路進去就是第一印象了,所以不要駝背、不要看地上、不要穿高跟鞋會彎膝蓋走路還硬要穿高跟鞋。

事先有準備一定會回答得比較流暢,我自己也是預設寫下10題Q&A,但不用死背答案。

 

2018國際青年大使

入選後知道一些其他學生的背景,有很多學生來歷都很嚇人啊。

有幾位父母是外交官的,從小跟著父母到處跑的、多年國外生長的過程、

有混血的、或從小在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或泰國長大的等等,

我覺得是很非凡的成長經歷啊。

有會講日語、泰語、法語、粵語、韓語等等的人。

這真是激起我再學第三語言的動力啊啊啊,遇到菁英就是會被激勵!!!ㄏㄏ

瞬間感覺自己只會講英文真是弱掉!

也有很多很多學生,都有出國交換留學的經歷,真的都很優秀。

不過我並不是指這些經歷是必要的勝選資格,

有更大一部份的學生,是沒有出國的經驗,但在各自的大學生涯也是創造了許多豐富的資歷

比如志工活動啊、社團活動、校園親善大使、校內外比賽得獎、工讀經驗等。

團員也有原住民和客家人,我覺得不同的背景也是另一項優勢吧。

 

必須說,外語宣介專長真的吸引很多英文系的學生報名。

比如我們團的12位宣介的學生當中,有10位就是英文系相關的。

不過全部國際青年大使中,也有很多其他系的學生報名外語宣介組,

比如政治系、國企系、國貿系、臺語系、國際關係系等。

我真的會鼓勵非英語系的學生報名青年大使的活動,

因為不同科系的知識才可以為宣介交流時貢獻更多

比如說農業、醫療、科技、藝術、歷史文化、經濟相關領域的學生,

在團隊準備介紹臺灣的過程,才可以有更豐富的討論。

 

另外,青年大使們的年紀範圍很廣啊,大一到碩士都有。

我還以為我的年紀應該是緊繃了吧,原來我不是最老的,呵呵。

雖然我並不是真的很老,但是當時身為碩二的我,遇到大一的學生(相差5年),

還是覺得自己是不是太老、來錯了地方,呵呵。

我個人的建議吧,我覺得也許大二後再報名,比較適合。

專業能力培養的越好、越多,能在這趟任務貢獻學習的也就更多。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啦,當然我很敬佩有勇氣能力被選上的大一生(也有不少位),

回想我大一的樣子,難以想像我有什麼資歷可以被選上,或者出訪過程可以貢獻什麼。

我寧願碩二時被選上。因為我有更多社團經歷了、更好的演說能力、組織能力、研究能力、英文能力、交流能力。

更有自信、敢出國面對陌生人群、問他們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畢竟也只有這麼一次機會,我純粹這麼覺得。

 

再來,談談究竟青年大使有什麼樣的特質吧?

只是我個人觀察的,不是評選標準啦。

放眼望去,幾乎所有青年大使英文的語言能力都一級棒(宣介組),這當然不用說啦~

大家幾乎都很有自信、有些人更外向、更積極表達、有些人比較內斂、比較被動的樣子。

但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信,有能力沉穩地上台演說。

不管是誇張的自信、不遮掩的自信、謙卑的自信、安靜的自信、等待的自信、坦然的自信... 

大家對於自己的存在,都是肯定且感到舒適的。

有些人在團體中、在喝采聲中更能發揮、展現自我,有些人可以一支獨秀。

有些人甘於領導,有些人較沒那麼有主動性及參與度,但也甘於默默地配合、支持團體活動或決策。

我注意到幾乎所有人眼神都有火焰在燃燒(可能是我平時遇到太少這樣的人XD)

有一股熱情、或者是慾望,想要展現、想要發揮、想要攫住表現的機會。

就算處於一時的靜態,大家可以很快地進入動感、充滿活力的狀態。

我覺得吧,青年大使需要的特質,需要正向、陽光、主動、積極、適合團隊合作、樂觀、活力、有彈性、抗壓性、還有燒不完的精力 XD

所以在推薦信自我介紹,可以比如著重在曾經參與什麼團體活動,有什麼團隊合作的經驗。

就算你真的不是很喜歡團體行動的人吧,也還是要強調合作的能力

如果你真的不是個 "A People Person"(像我就不是,我喜歡獨來獨往ㄏㄏㄏ哈哈哈),

你還是要描寫出有social skill, communication skill, cooperation skill等的能力。

我的教授在推薦信上還為我寫 "很受同儕歡迎"(雖然我覺得根本沒有XD,我不知道教授從哪裡觀察到的,不過我欣然接受

當然也是有很多人不符合我觀察的普遍人物側寫啦,有些人我壓根兒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選上

也許有些不為人知的能力哈哈哈。好啦,這只是我不專業的意見。

 

被選上真心覺得是對自己很大的肯定,然後父母感到無比榮耀~ㄏㄏ哈哈哈

(至少老爸兩年前的拉票沒有白費~)

還有真的覺得很榮幸,也很幸運,可以擔任國際青年大使這個角色,有這個頭銜~真是"哇~"

我覺得最值得的,除了出訪之外,其實是集訓的課程

我覺得可以上外交部安排的課程,真的是賺到了,就想平時哪來這種機會啊?

唯一的埋怨,就是希望集訓可以再長一點

我記得2016年集訓有6週,這次2018年只有4週,啊可惜呀~

不過,能參加已經很讚了!

 

好啦,大概就這樣吧。

關於集訓的過程出訪的過程,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還有時間好好坐下來打一篇網誌。有機會再看看囉。

先附上我之前在集訓中做的影片吧~

(只包括集訓第一週 https://youtu.be/8cFrq3FBvmc)

可惜目前沒時間再繼續做第二週、第三週、第四週及出訪的影片。

下回見囉~

arrow
arrow

    Bon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